1、忆我的父亲徐公美 ◇徐 恂 我的父亲徐公美,名慕杜,扬州市人,生于1881年,卒于1950年。生前曾留学日本。归国后,历任江苏省立第六师范校长;江苏省立扬州中学师范科主任兼国文教师;江都县(包括扬州市各区及江都市)教育局长;江苏省财政厅主任秘书;江苏学院特级教授等职。
1、东渡日本的高僧是鉴真。据《宋高僧传》等记载,鉴真俗姓淳于,广陵江阳人,自幼出家,曾游历洛阳、长安等地,究学佛教三藏,后归扬州大明寺讲律传法。天宝元年鉴真决定赴日弘布戒律。
2、唐高僧鉴真,本姓淳于,扬州江阳人,年十四出家为僧。稍长,遍游长安、洛阳,寻问名师,专研戒律。唐天宝元年,应日僧普照辈延,东渡日本。然东海风骤浪高,或船覆,或粮匮,或失向,历十二载,五渡未成。其时僧目盲,唯志不渝。天宝十二年,竟至日,翌年与奈良东建戒台,授戒法。
3、“东渡扶桑”所说的是唐朝时期的高僧鉴真不畏艰险,东渡日本的历史故事。“扶桑”原是古代对日本的称呼,因日本位于中国的东部位置,因此成为“东渡”。“鉴真东渡”极大的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。
4、东渡日本的高僧是鉴真。鉴真,唐朝僧人,俗姓淳于,广陵江阳(今江苏扬州)人,律宗南山宗传人,也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,著名医学家。曾担任扬州大明寺主持,应日本留学僧请求先后六次东渡,弘传佛法,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。鉴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。
5、鉴真东渡 唐朝时,很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。他们当中,最突出的是高僧鉴真。他不畏艰险,东渡日本,讲授佛学理论,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,促进了日本佛学、医学、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,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。
6、东渡日本的高僧是鉴真。鉴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。在营造、塑像、壁画等方面,他与弟子采用唐代最先进的工艺,为日本天平时代艺术高潮的形成,增添了异彩。鉴真及其弟子大都擅长书法,去日时携带王羲之、献之父子真迹,影响所及,至今日本人民犹热爱中国书法艺术不衰。据《宋高僧传》等记载,俗姓淳于。
1、原文:唐高僧鉴真,本姓淳于,扬州江阳人,年十四出家为僧。稍长,遍游长安、洛阳,寻问名师,专研戒律。唐天宝元年,应日僧普照辈延,东渡日本。然东海风骤浪高,或船覆,或粮匮,或失向,历十二载,五渡未成。其时僧目盲,唯志不渝。天宝十二年,竟至日,翌年与奈良东建戒台,授戒法。
2、东渡日本的高僧是鉴真。据《宋高僧传》等记载,鉴真俗姓淳于,广陵江阳人,自幼出家,曾游历洛阳、长安等地,究学佛教三藏,后归扬州大明寺讲律传法。天宝元年鉴真决定赴日弘布戒律。
3、东渡日本的高僧是鉴真。鉴真,唐朝僧人,俗姓淳于,广陵江阳(今江苏扬州)人,律宗南山宗传人,也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,著名医学家。曾担任扬州大明寺主持,应日本留学僧请求先后六次东渡,弘传佛法,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。鉴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。
4、这个僧人是鉴真。鉴真(688年—763年10月4日),唐朝僧人,俗姓淳于,广陵江阳(今江苏扬州)人,律宗南山宗传人,也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,著名医学家。曾担任扬州大明寺主持,应日本留学僧请求先后六次东渡,弘传佛法,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。